紧抓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服务学生水平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图书馆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5-26浏览次数:10

五年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图书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在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发展。

一、文献资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图书馆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实行专家、读者、馆员共同参与的文献资源建设机制。注重统筹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形成了以纸质图书、纸质期刊、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论文、多媒体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馆藏总量和馆藏结构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五年以来,馆藏纸质图书由2018年的130万册增加到267.3万册,电子图书由2018年的94.8万册增加到149.8万册,订购中外文报刊500余种,重要的电子数据库33种,涵盖学校现有全部学科范畴。

二、服务师生的能力不断升级

图书馆始终坚持“服务第一,师生为本”的原则,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加强与师生读者的交流互动,提高服务师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经过多年建设,图书馆已经具备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听音收视、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查新查引、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能力。充分挖掘图书馆内部潜力,延长开放时间,取消借阅册数限制,提供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知识导航,网络资源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注重新媒体应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立畅通的读者沟通渠道。坚持品牌效应,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工程,以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好书推荐﹑主题书展、读书沙龙﹑图书漂流等读书节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激发阅读热情、营造阅读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断优化读者培训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成效显著,读者培训人次不断攀升。五年来,全馆共接待读者255万余人次,借还图书 41万余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968万次,累计培训读者近3万人次。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以打造智慧图书馆为标准,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嵌入图书馆服务中,通过RFID、读者数据、自助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现了基于位置感知、智慧服务的刷脸进馆、座位预约、自助借还图书、云打印、移动端深度服务、云端电子图书借阅、机器人咨询等多方面突破。优化馆舍空间布局,注重空间的多元化利用,设置个人和团队研修室、信息共享空间、文化展厅、咖啡吧等多样化空间,使读者拥有一个能够提升学习、推动交流、助力研究、启发灵感和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