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思政部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等重要精神,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1年本)》《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围绕课程建设、师资、科研、教学管理和改革等重点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健全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科研,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部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规范思政课教学
参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思政课学分、学时。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积极推行 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大力提倡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
二、加强课程建设
依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好思政六门必修课程,注重在思政必修课程中全面贯穿有机融入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选修课重点围绕“四史”和“法律”系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深耕教学内容
参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做好思政教学方法创优,按照八个统一,综合运用理论宣讲、示范讲解、情境植入、榜样激励、情感体验以及探究性、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和文化资源,创新选修课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丰富育人载体,实现了高校和实践地双向受益,打造高校实践育人基地。拓展思政实践基地。
四、完善师资力量
严格按照《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五、加强科研工作
重点加强科研工作,制定相应的科研保障、激励机制引导思政教师围绕思政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思政课程改革、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等开展科学研究;成立科研攻关小组,成员由骨干教师+新进教师组成,制定定期交流、研讨机制;支持思政教师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完善思政教师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